CBA两位外援涉兴奋剂违规,中国篮协发声,两支俱乐部回应
这种物质并非通常所指的提高运动表现、增强肌肉力量的激素类兴奋剂,而是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禁用清单上的毒品类禁用物质,来源于大麻。 在中国《反兴奋剂条例》和WADA规定中,这类物质的使用同样构成严重违规。 一个关键的程序节点是,面对阳性的A瓶检测结果,哈雷尔和吉伦沃特都做出了相同的选择,放弃了申请开启B瓶复检的权利,这使得他们的违规检测结果在程序上得到了最终确认。
消息传出后,作为中国篮球的管理机构,中国篮球协会迅速公开发表声明。 中国篮协在声明中表示,已经获悉此事,将“积极配合反兴奋剂中心开展调查工作”。 声明特别指出,依照相关规定,两位外籍运动员“有权申请召开听证会”,并有权在法律框架下就自己的情况进行申辩。 但篮协同时强调,将“待最终调查结果明确后,依据相关规定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作为CBA联赛的运营方,CBA公司紧随中国篮协之后表态。 CBA公司方面称:“待中国反兴奋剂中心、中国篮球协会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本次事件做出最终认定及处理后,CBA公司将依据联盟相关规定,对涉事俱乐部及相关人员追加联赛内部的纪律处罚。 ”这明确表明,除了依据反兴奋剂法规的处罚,俱乐部和球员还将在CBA联赛内部接受进一步的处理。
压力随即传导到事件的核心——新疆广汇和广东宏远两大豪强俱乐部。 新疆男篮俱乐部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声明。 俱乐部措辞异常严厉,直言对此事件“深感震惊”,并向外界透露了一个关键细节:哈雷尔当时仅是一名“在中国境内仅停留38天的外籍球员”。 新疆俱乐部称,他们已经“第一时间联系到哈雷尔本人及其经纪人”,并要求其“立即向中国反兴奋剂中心说明情况”。
广东宏远俱乐部同样表达了“深感震惊”和“高度重视”。 他们在声明中表示,俱乐部在获知消息后,“第一时间积极协调涉事球员吉伦沃特及其经纪人配合调查,并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广东宏远同时承诺:“我俱乐部将尊重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在完成对此事件的调查取证后,作出的最终决定。 ”从两家俱乐部的反应速度和对球员管控的描述来看,他们都力图将俱乐部责任降到最低,强调球员个体责任。
这次事件并非CBA历史上首次出现外援兴奋剂阳性案例。 2013年,当时效力于山西汾酒俱乐部的外援马库斯·威廉姆斯,同样被查出使用了含有违禁成分的大麻类物质。 那一次,中国篮球协会的处理措施成为了重要的判例:违规球员马库斯被处以长达6个月的禁赛;时任山西队主教练张德贵被罚款5000元人民币;山西俱乐部作为管理方被罚款1万元人民币。 那次处罚决定了马库斯在CBA生涯的终结,也严重影响了山西队当赛季的成绩。
能力还是其他原因,对比赛结果的纯粹性投下了巨大的阴影。
新疆俱乐部在声明中特别强调的哈雷尔“仅在中国停留38天”就发生违规,将目光引向了俱乐部在招募外援时以及外援入境后的行为规范教育和日常管理问题上。 外援是否在入境前或短期驻留期间充分了解了中国以及CBA严格的药检政策? 俱乐部在球员的生活、饮食和可能的药物使用(如某些营养补充剂或药品)上是否进行了足够的监督和提示? 这些都成为了俱乐部管理层面的争议焦点。 广东俱乐部在积极配合调查的同时,显然也承受着因关键球员违规可能带来的巨大竞技和声誉损失。
此次事件引发的最深层震荡,在于它直接打击了CBA联赛的核心价值,公平性。 当球迷观看充满激情碰撞的季后赛时,如果得知场上拼搏的球员可能受到违禁物质影响(无论该物质的具体效用如何),比赛结果的真实性和体育精神的纯洁性都将遭受质疑。 中国篮协、CBA公司和各俱乐部长期以来致力于打造的联赛形象和品牌价值,因为个别外援的违规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联赛的公信力正面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