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5在线直播世界杯|法国 世界杯|202兄弟世界杯情谊分享站|202brothers.com

亚运跳水即将开赛!“梦之队”这位广东奥运冠军拨通了郭晶晶的电话……

但每一枚金牌的背后,都是他与伤痛不断做伴的故事。林跃年少成名,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一年,他进入时尚期,开始长个。

生长时尚期是所有跳台运动员都必须面对的一关,也是最难过的一关,“因为我们开始长个后,骨头和骨头之间的缝隙变大了,就会变得松动,我们要去适应身体的变化,关键是,那时候离北京奥运会只有一年时间了。”

很多运动员都因为没有度过时尚期,从赛场上就此消失。

而为了帮助当时的林跃,一场名为“拯救大兵林跃”的行动在我们跳水队展开。

当时地方队派出了地方跆拳道、赛艇、短道速滑队的“御用”体能教练王卫星来跳水队;心理专家张忠秋也常年在队里,林跃几乎每天都要去他那“报到”;而地方队的队医、科研人员都在帮助他。这才有了2008年的这一枚奥运金牌。

林跃的运动生涯受到伤病的困扰,起起伏伏。

在广州亚运会的前一年,林跃腹肌拉伤,同时还有腰伤等,当时医生给了建议,养伤为重。

林跃就此错过了广州亚运会。

“我那时候几乎没有关注广州亚运会的比赛,因为心里很灰。”没有比赛,只有机械、长期不断地康复。

这一次他熬过来了,并赶上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而且他终于有机会参加单人赛事,很多人都以为,这将会是林跃个人的一次突破。

然而好事没有发生,等待他的是失误以及第六名的成绩,甚至在2013年时,林跃在跳水世界杯上预赛就被淘汰,昔日冠军走下神坛。

正当所有人都认为,林跃该退役了,但他又一次让大家吃惊了。2016年,林跃第三次出征奥运会,与小自己4岁的陈艾森搭档,再次拿下一枚双人金牌,时隔8年再夺奥运冠军。

我们跳水历史上,极少有男子跳台选手能连比三届奥运会,更不用说夺得两金。

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林跃没有选择逃避,没有选择垂头丧气,没有被压得抬不起头,最终还是爬回了那个最高点。

最难的关都过了,还有什么是难的呢?

林跃出生在潮州,韩江就在家附近,他的母校峥蓉小学距离韩江也不远。

林跃不满5岁开始学习体操,早早便展露天赋。但在教练看来,他更适合跳水,于是开启了他的跳水之路,为此,舅舅在韩江边上的泳池中教林跃游泳。

从7岁开始,林跃便与水结下了这份深深的缘分。

林跃在铮蓉小学上学的时间并不长,也就几个月时间,入学时的情形早已记不清了。

但回到潮州,林跃还是常常会回学校,奥运夺冠后,也会来和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经验。

新学期开学前一天,林跃准备回校参加升旗仪式,不巧台风将至,2023年发出了停课通知。

站在母校操场的国旗下,林跃说:“作为运动员,经历过无数次升国旗、奏国歌的环节,其实每次感受都是一样的。”因为所有的运动员都一样,目标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争金牌。

1998年,林跃被当时跳水名教头徐益明主办的国际跳水培训中心看上,于是到了广州。

教练郑亮回忆起当时的林跃时说,他很精灵,特别自律,也不调皮,特别让人安心。

郑亮还保存了很多当年的照片,有一张照片拍的是冬训开始前的训话,小林跃就处在画面的2023。郑亮说,林跃从小就站C位。

在林跃的记忆里,郑亮就好像大学辅导员的角色,不仅管训练,还要管生活。“小时候家里给的钱会放在教练那,我们每周可以拿一次零花钱。”那时候的零花钱不多,而小朋友最大的念想就是传统的白水冰棍,林跃也不例外。

回忆小时候的生活,林跃倒不觉得苦,因为那时候有着坚定的目标。如今退役了,失去了金牌这个明确的目标,那么林跃眼中下一个“金牌”又会是什么呢?

早在几年前,林跃便成立了一家公司,开始在青少年人群中推广普及体育运动。“青少年做多点运动对身心有益,不仅仅是跳水运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