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赛三冠!残疾人运动员孟艳:无声赛道上的“追风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
3分44秒843!打破全国纪录!今年7月,在广东龙岗举行的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自行车项目比赛中,来自临沂市的残疾人运动员孟艳冲过3公里个人追逐赛终点,当计时器显示出成绩时,她举起双臂,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笑容里,有苦尽甘来的释然,更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在本次运动会上,孟艳一人将女子3公里个人追逐赛、15公里个人计时赛、70公里大组赛三项冠军收入囊中。
命运给了“静音键”,她的学习却从没落下
1987年2月,孟艳出生在临沂市平邑县平邑街道的一个普通农家。然而,天生的听力障碍让她从小就生活在寂静的世界里。
童年的大部分时光,孟艳都是在县里的特教学校度过。尽管无法像健全孩子一样聆听课堂的琅琅书声,但孟艳对知识的渴望从来没有消减过。她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课堂上专注凝视老师的口型和手势,课后勤奋补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慢慢地,特教学校的老师发现,除了成绩优异外,孟艳的身体条件特别好,弹跳力惊人,小腿肌肉线条尤为发达,是块天生的运动员料子。
初中毕业后,由于县城没有特教高中,父母舍不得让年幼的女儿独自远赴外地求学,孟艳的校园生涯就此画上句号。
辍学在家的日子,孟艳成了父母的“小帮手”。那时的她年纪尚小,无法外出工作,便跟着父母下地干活,帮着加工煤球。每天在煤场里挥汗如雨,风吹日晒让她的皮肤变得黝黑粗糙。
“那时候觉得,这辈子可能就和土地绑在一起了,像爸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着最普通的日子。”回忆起那段时光,孟艳的眼神里仍带着一丝感慨。
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在泥土与煤尘中摸爬滚打的女孩,未来会在自行车赛场上绽放光芒。
不负“热爱”,她带着刚满月的宝宝去集训
2010年,临沂市残联到各个县区选拔残疾人运动员。平邑县特教学校相关负责人和教练找到了孟艳,与家人沟通得到全家支持后,19岁的孟艳穿上了运动服,正式踏上职业运动员的道路。
成为运动员后,孟艳才懂得“热爱”要付出多少代价:残疾人运动员无法像普通的运动员那样常年集训,只能在赛前集中训练一两个月。要想在赛场上突围,唯有靠强度补差距。“别人练50公里,她就练100公里;别人休息时,她再加练一组。”孟艳的丈夫麻建说。
于是,每天骑行100公里以上成了她的常态,训练服上的血迹干了又湿,湿了又干,磨破屁股、摔伤腿更是家常便饭。“疼的时候坐下像针扎一样,但只要骑上自行车,就顾不上了。”孟艳开玩笑比划着。
夏天的训练尤为难熬。四十多度的烈日下,赛道被晒得发烫,汗水顺着脸颊流进眼睛,刺得生疼;手上的汗水让车把变得湿滑,稍不留意就可能摔倒。由于听不见外界的声音,转弯、换位全靠眼神和默契,摔倒成了常事。
2014年,宝宝刚满月,孟艳就接到了集训通知。一边是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婴儿,一边是梦寐以求的赛场,孟艳陷入了两难。最终,孟艳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带着孩子去集训。
训练时,孩子就由教练和队友轮流帮忙照看;训练间隙,她就抓紧时间给孩子喂奶、换尿布。产后的体能下滑、高强度的训练压力、照顾婴儿的疲惫,像三座大山压在她肩上,但她从未喊过一声苦。
“觉得特别对不起孩子,但我知道,只有拼出好成绩,才对得起所有人的付出。”想起那段时光,孟艳忍不住哽咽。
20金8银1铜,她听见了梦想开花的声音
孟艳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在2014年山东省第九届残运会上,她斩获1金2银;在2018年山东省第十届残运会上,她包揽4枚金牌,成为赛场上最耀眼的明星;同年的全国第十届残运会上,她再添4枚银牌,续写传奇;2022年山东省第十一届残运会,她再获得2金3银,向全国观众展现了沂蒙儿女的坚韧。
从2010年踏上赛道至今,孟艳已连续参加了四届全国残运会和多届山东省残运会,累计收获20枚金牌、8枚银牌、1枚铜牌。每一块奖牌背后,都是数不清的汗水与伤痛,更是她对命运的有力回击。
“这么多年走过来,真的像踩着车辙爬坡,一步都离不开身边人的托举。”孟艳的双手在胸前比划着,眼里泛起温润的光,“父母的支持、丈夫的陪伴、教练的指导……没有他们,我恐怕早就停在原地了。未来,我还想一直骑下去,直到骑不动为止。”
停顿片刻,她的手势变得凝重起来:“也想对和我一样活在寂静里或是带着其他缺憾的兄弟姐妹说,真正绊住人的从不是身体的局限,而是自己先认了输。往前走,总会看见光的。”
在无声的世界里,孟艳的车轮,正载着不屈的信念与梦想的光芒,驶向更远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