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疫情
美洲
编辑
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塞尔瓦多和牙买加等多国建议孕妇延迟分娩,直到风险被更加了解[18][102]。巴西里约热内卢政府公布计划,严防寨卡病毒在2016年夏季奥运会期间在里约传播[103]。2015年登革热疫情期间,秘鲁卫生部(英语:Ministry of Health (Peru))布下20000多部诱蚊产卵器。秘鲁热带地区也采用同种诱蚊产卵器监测寨卡疫情爆发可能性[104]。
2016年1月15日,鉴于“寨卡与小头畸形症有关的证据不断增长”,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布旅游警示,建议孕妇推迟前往巴西及报告寨卡热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哥伦比亚、塞尔瓦多、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马提尼克、墨西哥、巴拿马、巴拉圭、苏里南、委内瑞拉和波多黎各联邦[105]。1月20日,智利卫生部(英语:Ministry of Health (Chile))发布健康告示[106]。1月22日,名单新增八个受影响国家和地区,有巴巴多斯、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瓜德罗普、圣马丁、圭亚那、佛得角和萨摩亚[107]。
2月1日,哥斯达黎加和尼加拉瓜加入名单,受影响国家和地区数目达到28个[108]。组织额外发布指南,建议打算生孩子的妇女在出行前咨询医师[109]。加拿大也发布了类似于的出游建议[103][110]。
2月5日,美国一名没有未到过疫区的男子与受感染的伴侣性接触,经实验室确诊感染寨卡病毒,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随后发布临时指南,预防寨卡病毒性传播[14]。指南建议伴侣怀孕的男子若居住于或前往寨卡病毒传播活跃地区,应避免性活动,或在性交时坚持并正确使用避孕套[14],同时指南亦建议未怀孕的女性和她们的伴侣采用类似的措施[14]。
2月8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响应级别提升到最高的一级。在14份可能由性传播的病毒报告正在调查后,中心随后于2月23日发表声明,鼓励人们遵守指南[15][16]。3月11日,巴拉圭报告了该国首个孕妇寨卡病例[111]。3月18日,中心警告感染寨卡的人士切勿怀孕,称性交期间男方可能会把病毒传播给女方,转而影响胎儿。警告建议男性受感染六个月后才尝试受孕[112]。
4月14日,哥伦比亚报告了首例由寨卡病毒引起的小儿小头畸形症病例[113]。中心4月28日授权急救中心使用寨卡病毒RNA定质测试检测出现感染症状的病人血液内寨卡病毒。首个用于急救的寨卡病毒商业测试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权[114]。
5月6日,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宣布原计划月底在波多黎各圣胡安举行的迈阿密马林鱼对阵匹兹堡海盗的系列赛改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马林鱼棒球场举行,回应球员们对暴露寨卡病毒风险的担忧[115]。到8月中旬,至少有37人在邻近迈阿密的社区接触到病毒,但官员估计加上轻微病症报告,确切的感染人数可能要多得多[116]。6月份,前往多米尼加共和国的游客推动纽约政府积极测试寨卡病毒[117]。
亚洲
编辑
寨卡病毒感染于2016年6月传播到东南亚,新加坡、泰国和越南成为受灾最严重的地区[48][118]。新加坡计划投入携带沃尔巴克氏体菌的蚊子大军抗击埃及伊蚊[119]。东南亚国家联盟增加信息分享并联合研究病毒[120][121]。9月30日,泰国证实两名婴儿出生时出现小头畸形[122]。病例出现前,泰国允许受出生畸形影响的孕妇流产[123]。马来西亚在这一问题上仍然犹豫不决[124],该国医生将决定权交给母亲[125]。马来西亚害虫防治公司Rentokil设计出蚊子综合治理(Integrated Mosquito Management)计划抑制埃及伊蚊传播[126]。10月17日,越南卫生部鉴于当地目前的病例数,宣布大流行[127]。10月31日,越南证实一名婴儿出生时出现小头畸形[128]。菲律宾本土寨卡感染病例数目上升后,该国卫生部宣布大流行[129]。10月28日,该国在教会召开“菲律宾全国对抗寨卡”国家峰会,发布教牧指南联合抑制病毒传播,提高当地社区对于蚊媒传播疾病的意识[130][131][132]。台湾感染病例也出现增长,大部分病例据信是从他国输入的[133]。10月27日,缅甸宣布首例输入病例,病人是外国孕妇[39]。
国际
编辑
巴西圣保罗州沃图波兰加的地方病预防工作人员。
澳大利亚[134]、加拿大[135]、中国大陆[136]、香港[137]、印度尼西亚[138]、爱尔兰[102]、日本[139]、马来西亚[140]、新西兰[141]、菲律宾[142]、新加坡[143]、韩国[144]、台湾[145]、英国[146]、美国[147]和欧盟[103]等地政府和卫生机构均发布出游警示。警告预计影响受影响国家旅游业[148][149][150]。
为预防寨卡病毒传播,世卫组织建议使用防蚊液、穿着长袖衣物遮盖身体、利用屏风和蚊帐将蚊虫挡在住所或就寝地方之外。清理住宅附近的积水对减小蚊子产卵范围也是至关重要的。多地政府将杀幼虫剂(英语:larvicide)投入大型蓄水池[95][151]。此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放在住所附近的蓄水容器应密封或每周擦洗一次,防止蚊子卵附着[96]。
2016年2月1日,世卫组织将小头畸形病例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集中爆发宣布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5],此举可能会减少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游客数量[152]。此呼号曾在2014年的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2013年的叙利亚脊髓灰质炎疫情和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使用[153]。韩国于2016年2月2日召开紧急会议应对世卫组织的宣布[144]。世卫召集的第二轮紧急委员会会议于2016年3月8日,会议重申了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的局势状态。委员会报道指寨卡病毒与小头畸形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因果关系证明不断增加,呼吁继续研究,加强灭蚊,改善公众风险监测和沟通。报告建议孕妇不要前往受影响地区,若伴侣在她们怀孕期间居住在或曾前往受影响地区,应使用安全的性手段[154]。2016年3月9日,世卫组织宣称研究应优先放在预防和诊断上而非治疗对策,尤其应研究适合孕妇和哺乳期父母的非活性疫苗、新的灭蚊对策和能检测登革热、基孔肯雅熱和寨卡病毒的诊断测试[155]。
回应
编辑
巴西军方派遣20万名军人“逐家逐户”宣传抗击寨卡病毒知识。
巴西军人检测蓄水箱水质。
2016年1月,为应对寨卡病毒疫情,巴西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宣布批准在全国范围内投放更多基因改良的埃及斑蚊[156]。此前,牛津昆虫技术(英语:Oxitec)于2015年7月发布在巴西茹阿泽鲁地区进行的所谓“自我限制”蚊子的测试结果,抗击登革热、基孔肯雅蚊症和寨卡病毒。据他们总结,测试地区的蚊子数量减少到九成以上[156][157][158]。经基因改造的雄性蚊子与雌性在野外交配并传播自我限制的基因,导致后代在进入成年期之前死亡,从而减少当地蚊子数量[156][158]。2016年1月,该项技术被圣保罗皮拉西卡巴镇用于抗击寨卡病毒[159]。
2016年2月1日,世卫组织宣布目前的寨卡病毒疫情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5][160],巴西总统颁布政令,派遣地方和联邦害虫防治员到有需要的私人财产,预防或消除埃及斑蚊在该国的疫情[161]。
部分专家支招抗击寨卡病毒时,提出应培育并投放基因经改良的蚊子,防止它们传播病原体,或者让蚊子感染沃尔巴克氏体,抑制病毒传播[162][163]。另一项建议用的技术是利用放射性使雄性幼虫绝育(英语:Sterile insect technique),好让他们交配无法产出后代[164]。雄性蚊子并不咬人或传播疾病[165]。
2月,巴西联邦政府派遣占总体60%的约220000名军人到350个市镇,警告或教育居民如何减少蚊子繁殖面积[166]。
2016年2月10日,全球30多个健康机构发布联合声明,共享美洲寨卡病毒疫情及未来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的数据和结果[167]。声明加强了世卫组织于2015年9月发布声明中的相似共识[168]。声明呼吁所有数据应尽可能地快和广泛地自由查阅[169]。
2016年2月,谷歌宣布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资100万美元,抗击寨卡病毒,让专业人员协助决定接下来受影响的地区[170]。